《哲学小辞典》5.22 生产力_最新消息
来源:哔哩哔哩    时间:2023-05-31 10:44:33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文转载自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年 仅供学习参考】

22、生产力

即“社会生产力”,也称“物质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中所具有的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标志着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斯大林指出:“生产物质资料时所使用的生产工具,以及具有相当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而使用生产工具来生产物质资料的人这些要素总和起来,便构成为社会的生产力”。[i]生产力要素包括:(一)具有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二)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三)劳动对象。

劳动者是生产力的首要的能动性的因素,因为他们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物质要素只有被人所掌握,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形成为现实的生产力。生产工具在生产力中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是人们控制自然的杠杆,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划分社会经济时期的物质标志。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指自然科学在技术上的发明、发现被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引起生产力的物的因素与人的因素的发展变化,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马克思曾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ii]科学知识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精神力量。近代科学上的重大发现,技术上的重大发明,常常在生产上引起深刻的革命,使社会生产力产生突飞猛进的发展。

生产力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生产关系的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在生产发展过程中一般地表现为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参见“生产关系”。

注:

[i] 《列宁主义问题》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707页。

[ii] 《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第3分册,1963年版,第350页。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