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中国」传统建筑上这种经典石刻图案的奥秘有哪些?
来源:央广网    时间:2023-08-04 19:41:18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02:17

央广网宁波8月4日消息(记者 俞烨 通讯员 孙伟 朱海升)位于宁波市江北区慈城古县城的孔庙,是浙东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孔庙,这座孔庙里有一块石刻——鲤鱼跳龙门。

“鲤鱼跳龙门”的典故最早记载于宋代。鱼谐音“裕”“余”,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也有年年有余、吉庆有余、鲤鱼跳龙门等寓意。

这块鲤鱼跳龙门的石刻分为三个部分,下面是一群鲤鱼,中间是龙门,上面有好几条龙在盘旋,是已经幻化成龙的鱼。石刻中间部分的鲤鱼即将越过龙门,这时的鲤鱼身体一半已经变成了龙头,另一半还是鱼身的状态。这样的场景设计寓意着如果想成为人中龙凤,需要有一段煎熬甚至痛苦的过程。比喻莘莘学子只有付出了艰苦的努力和十年寒窗,才有可能鱼跃龙门成为一个有益社会的人才。

这样的纹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有一个专用名词叫“鱼化龙”。鱼化龙的形象有飞黄腾达、脱胎换骨、金榜题名等寓意。鱼化龙还有另一种叫法叫“摩羯鱼”。也就是鱼头龙身,这种纹饰多见于宋代的瓷器上。

那么,跳龙门的为什么非得是鲤鱼,而不是其他如鲫鱼、草鱼、鳙鱼呢?有两种说法:一是由于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而黄河盛产鲤鱼,所以鲤鱼这一形象在流传过程中更为顺畅,更加普及;二是鲤鱼尾巴带着红色,象征着吉祥,人们认为鲤鱼更具有灵性,还有强大的生命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