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炕头”聊心事、“地头”解难事!山西“双头”工作法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来源:腾讯网    时间:2023-08-25 21:06:54

近年来,山西省朔州市山阴县合盛堡乡在调解土地矛盾纠纷中,实践运用“炕头”聊心事,“地头”解难事的“炕头+地头”工作法,止矛盾于初发,息纷争于将起,走出具有泥土气息的乡村善治之路。

坐上炕头

奏好矛盾调解“四部曲”


【资料图】

干部把架子放下来、双腿盘起来,把土地合同争议、相邻关系争议、补偿争议的调处现场从办公室转移到群众炕头,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中。

主动“问”,奏响“法律服务曲”。树立“一颗诚心相待、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暖语相问、一杯热茶相递、一声祝语相送”的服务理念,增强沟通本领,面对面讲清政策法律,实打实找准问题症结,理清矛盾之外的深层纠葛,为化解矛盾、解开心结打好基础。

用心“解”,奏响“联合调解曲”。联合部门专业力量,及时解决合理诉求或诉求中的合理部分,暂时搁置不合理诉求或诉求中的不合理部分,防止矛盾激化外溢。对不合理诉求的当事人开展政策解读,对错误观点及时亮剑纠偏,以法解事,以情暖心。

及时“访”,奏响“长效常治曲”。坚持跟踪问效,长效常治。事件处置后,对当事人入户回访,对其家庭状况、性格及心理进行分析评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防止因个性化特征引发次生矛盾或同类问题。目前,已回访帮助困难群众187余人,建立机制27项。

巧妙“讲”,奏响“融合共治曲”。建立“普法图书角”,举办“法治大讲堂”活动,聘请“金牌调员”,为群众常遇的土地征用、买卖合同等问题答疑解惑。目前,已为189户家庭提供普法服务,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此外,组建“双一流”优秀学生家长“书香信使”服务队,依托在校学生资源对家长进行“反哺式教育”,规劝成年人强化自我约束、树立榜样。

深入地头

打好解决问题“组合拳”

干部走到田埂上,挽起裤脚、俯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坦诚交流,把土地所有权争议、使用争议、侵权争议调处现场从办公室转移到田间地头,把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突出群众参与,全力以赴促公正。在涉及村民土地权利的重要领域,践行全过程民主,征地全程向村民公开,并请村民共同参与,任何事情都由政府和群众一起协商,做到公开、公正、透明。

聚焦群众困扰,千方百计找需求。坚持人民至上,学习借鉴“浦江经验”,通过群众提、干部访、上级点找问题,集体议、组织定、干群办解难题。近年来,针对农民最关心的土地灌溉问题,实施机井全面整修、灌溉设备全面更新、田间道路全面改造“三大工程”。

围绕群众期盼,想方设法送服务。服务是最好的治理。针对邻里之间因牲畜在村主干道排便引发的矛盾纠纷等此类“小事件”,采取投资建设专供放牧“羊道”这种“大动作”,开展60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定期开放“小澡堂”等志愿服务这种“微动作”,建立一系列多渠道解决群众烦心事的机制办法,真正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排难解纷

架好干群关系“连心桥”

“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不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等上门、拍脑袋,而是主动服务解决问题。

“靠上前”建专班。针对重大矛盾,成立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专班,组织土地、民政、司法等部门精干力量向前配置,对重大矛盾纠纷当事人诉求、家庭状况、社会关系等进行综合分析,寻找关键人或着力点,理清解决思路、制定解决方案。

“打开门”组队伍。广泛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乡贤、律师等人员参与进来,建立起政府和群众之间联系的纽带,德法并用化解矛盾。广泛组织“法律明白人”、大学生村官、网格员等力量,对当事人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开展说理释法。

“走下去”找办法。开展干部走访服务,直面具体矛盾问题,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建立“一周一进”“一月一研”“一事一策”“跟踪督办”制度,努力从基层和群众中找办法。同时,为群众发放“接待服务反馈卡”,倒逼乡村干部持续改善工作作风。自“双头”工作法推广以来,全乡征地拆迁矛盾纠纷化解率显著提升,信访存量降到5年来最低水平。

关键词:

X 关闭

X 关闭